【記者洪碧涓臺南報導】為從小培養學生全球溝通力並落實教育機會均等理念,南市不分偏遠或市區,漸進推動校校皆雙語,讓偏鄉孩子也能享有雙語教育機會,從106學年度的試辦計畫,至自110學年度起全面推動雙語教育,由各校依其特性、師資及資源條件,自主發展可行的雙語教學模式,目前無論是百人以下的偏鄉學校或市區學校皆有各自特色,家長也逐漸看到學生的改變。
市長黃偉哲表示,臺南市有高達4成的學校是偏遠學校,沒有補習班,外部學習資源相對較少,學生雙語學習需要仰賴學校環境支持。教育局於110年7月發布「臺南市教育局雙語教育中程計畫(110-113學年度)」,錨定全市雙語教育的推動方向,期待在教育機會均等與因地制宜的原則下,讓全市無論是城市或偏鄉,所有學校的學生都能在既有的基礎上,有計畫的穩健推進,達成校校皆雙語的目標。
教育局鄭新輝局長表示,為協助各校實現2030雙語教育目標,南市自110年10月率先建置雙語教育中心、雙語教學輔導團,並在行政與教學端,建置完整的配套措施與支持系統。112年3月更組成「雙語入校協作小組」,由具雙語教學推動經驗的教師,入校提供協作諮詢,協助各校漸進發展以學校為本位的雙語教學模式,讓領域雙語教學不僅要教會學生該領域的學科知識,也能發揮英語沉浸式的學習效果,達成雙語教學的目標。
教育局表示,領域雙語教學並非全英語式教學,而是由老師在教學過程中,因應學生的學習理解能力,兼採中、英語文為溝通語言,領域雙語教學的目標,仍是以學科知識的學習為主,英語只是其中的溝通工具之一。南市雙語教育已推動有年,未來會持續在現有基礎上穩健推進、滾動修正,並建立在地化可行的雙語教學模式,讓所有學生都能享有雙語教育機會並提升全球溝通力,以符應大多數家長的教育期待。
|